逆雪而行 迎寒而上 ——中心生态修复所浴“雪”奋战保生产

受持续强冷空气影响,12月中旬,我省迎来了入冬后最强寒潮天气,郑州、新乡、安阳等地普降暴雪,气温也一度骤降至零下10℃。由中心生态修复所承担的新乡地下水修复项目和安阳垃圾填埋场防渗试点项目野外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实施着。

一边是刺骨的寒风和漫天的飞雪,一边是工期短、任务重、要求严格的项目生产,两个项目组的成员毅然决然选择逆雪而行,值守野外一线。生态修复所副所长王瑞龙、石巍巍、陈磊磊以及新乡项目技术骨干处理完内务工作后,匆匆赶赴新乡和安阳,生怕大雪挡住他们与团队汇合的脚步。在持续的低温风雪野外工作中,两个项目组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施工人员均全部到位,无一缺勤,为项目野外工作的有序稳步推进提供有力基础保障。

由于现阶段的野外工作均需连续运行,极寒天气下的长时间施工作业,对现场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无疑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但他们不畏严寒,甘愿与风雪为伴,以实际行动践行地质人的使命担当。

在新乡项目现场,地下水抽出-处理工程日运行连续20个小时,“温暖”的地下水经过抽提、输送进入到一体化水处理设备,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冰冷”排入城镇污水管网。

技术人员首先按照“以老带新”的方式将所有的运行程序与操作方法逐一传授给施工人员,为保障极寒天气下输送泵管能够正常工作,技术人员需根据不同工况优选防冻保温措施并亲自落到实处,同时要定时进行水、电的日常检查工作,遇到松动的螺栓、冻裂的泵管,由于戴着手套无法正常开展拆卸工作,只能用手直接抓起冰冷的工具,忍着刺骨的寒风,坚持将破损处维修完好。其次,他们几乎每天要陪伴设备运行的全过程,从早上8点一直坚持到凌晨4点,即使在睡觉时间也不敢睡沉,生怕正在运行的设备突然出现难题。为保障设备的有效运行,工人连续轮班值守,期间不定期添加药剂,由于化学药剂的挥发性和腐蚀性,他们需穿上笨重的防护用品,同时要开展场地的日常排泥与巡查工作,寒冷与疲劳只有在场地支起的帐篷中得到片刻的温暖与休息。在土壤原位注入修复工程中,由于工程的特殊性,需要人不离设备,迎着寒风在积雪中连续站立8个小时,身上脚上早已冻透。他们说:“只要有施工条件,就会坚持下去”。这种毅力和坚持就是他们与严寒奋战的最好证明。

在安阳项目现场,项目组人员同样以饱满的热情奋战在野外一线。极低温度下,由于道路结冰,车辆无法行驶,项目组成员连续三天徒步6公里赶赴施工现场,监督指导野外工作,查看工程具体状况及进度,同时为避免恶劣天气给施工带来的影响,项目组与施工方积极沟通,不断优化施工方法,鼓舞斗志,确保防渗试点工程保质保量稳步有序推进。

逆雪而行,迎寒而上,他们将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彰显的淋漓尽致。惟其艰难,方显勇毅,他们用自己不屈的身影,保障了各项野外工作的有序推进,绘就了一幅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