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疆伊吾县腾龙岭金矿普查水工环地质专项项目评审会上,来自地质灾害防治中心资源勘查所的技术报告赢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这不仅标志着中心地质援疆项目取得又一突破性进展,更是该团队深耕新疆、服务边疆的又一力证。
这支团队由30名成员组成,其中地质勘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达26人,研究生学历11人,是一支专业技术过硬、人才结构合理的地质援疆生力军,他们用专业知识与实干精神,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书写着地质援疆的动人篇章。

技术援疆 戈壁滩上找矿立功
腾龙岭金矿普查水工环地质专项工作是资源勘查所援疆工作的最新成果。作为山东黄金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竞得的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所承担了项目水工环调查专项工作。2025年4月至8月,以司志发为项目负责的年轻技术骨干通过资料综合研究、野外地质调查、地表探矿工程,配合采样测试,大致查明了工作区水工环地质条件,初步划分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类型及地质环境类型,为下一步详查工作和矿山远景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项目负责司志发表示,“这为我们持续服务新疆地质勘查,深度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该所在新疆开展了地质矿产勘查、地质灾害防治等多个项目,以专业技术诠释地质援疆的深厚内涵,以实际行动支撑新疆高质量发展。

决战火区 守护能源安全生态屏障
在新疆哈密淖毛湖煤田,面对剧烈燃烧、迅速蔓延的火区,项目组临危受命,肩负起火区详细勘查的重任,他们克服现场恶劣环境,综合运用多种勘查手段,基本查明了井田内火烧区的面积、分布和燃烧煤层情况,为灭火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在伊吾县淖毛湖煤矿区拟设探矿权普查监理工作中,项目组严把技术关,确保各项勘查工作科学有效,筑牢资源勘查的质量基石。此外,团队更将技术优势延伸至服务地方发展的前沿,积极参与哈密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凭借对区域地质条件与资源潜力的深刻把握,谋划并推动多个项目纳入哈密“十五五”项目库,实现了从技术攻关到服务长远规划的全方位支撑。

青春担当 八千里路的坚守奉献
在每一个重大项目的背后,都离不开团队成员日复一日的坚守。2025年3月,该所技术人员徐振涛响应组织号召,奔赴河南地质塔城工作站,开启了他的援疆生涯。
被分配到和布克赛尔县自然资源局后,徐振涛迅速投入工作,他聚焦当地自然资源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主动认领关键任务。在矿产资源提质增效工作中,他协助梳理5项重点任务清单,先后对接30余家矿企进行信息核查;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他负责更新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数据,完善群测群防人员与监测点信息,并主动承担每日气象风险预警播报,累计发布预警80余次,有效提升了当地应急防范能力。
作为派驻人员,徐振涛始终牢记工作站“服务地方、联动兄弟、赋能河南地质”三大职能。他不仅高效完成任务,还分享河南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为当地工作提质增效提供“河南思路”;同时紧盯和布克赛尔县地质勘查、生态修复、灾害治理等项目需求,积极向当地推介河南省地质局的技术优势与项目经验。
从黄河之畔到西北边关,徐振涛为和布克赛尔县自然资源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注入了力量,更展现了资源勘查所援疆团队的优良作风与专业素养。

薪火相传 天山脚下续写华章
多年来,地质灾害防治中心资源勘查所的援疆团队,克服了环境艰苦、气候不适、文化差异等困难,将河南地质人的优良传统带到边疆,为新疆的地质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该所负责人刘磊曾参与河南地质哈密工作站的筹建工作,在搭建豫疆地质合作桥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他带领团队通过实施一系列项目,将当初的蓝图变为现实,持续为地质援疆工作提供坚实支撑。“地质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又光荣的事业,特别是在新疆这样的边疆地区,我们的工作不仅关乎资源保障、生态安全,更关乎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刘磊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扬地质‘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为新疆的地质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河南力量。”
天山巍峨,见证着河南地质人的丹心赤诚;大漠无言,记录着援疆团队的奉献担当。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以资源勘查所为代表的援疆团队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