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球 “发脾气”,地质灾害悄然逼近时,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这四种常见地质灾害,掌握避险知识,守护生命安全!
一、崩塌:警惕头顶的 “石头雨”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前兆识别:崩塌体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体根部出现新的破裂痕迹,嗅到异常气味。不时传来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
预防措施:避免在陡坡、悬崖下方长时间停留或搭建房屋。发现山坡有崩塌迹象,及时向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报告。
避险方法:迅速向崩塌体两侧逃生,不要顺坡跑,更不要停留在危岩下方。若来不及逃离,可寻找坚固的遮挡物躲避,如巨石、大树背后。
二、滑坡:大地 “流动” 的危机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前兆识别:坡脚处土体突然上隆,建(构)筑物墙体开裂、倾斜。斜坡前缘出现局部坍塌,泉水、井水水位突然变化。坡脚附近的河流突然断流或改道。动物出现异常行为,如鸡飞狗跳、老鼠乱窜等。
预防措施:对山坡进行加固,如修建挡土墙、排水沟等。不在滑坡危险区堆放重物,避免增加坡体负荷。
避险方法:向滑坡体两侧垂直方向的高处逃生,切不可顺着滑坡方向跑。若滑坡发生在山区道路上,车辆应立即离开滑坡地段,停放在安全地带。
三、地面塌陷:脚下 “陷阱” 的威胁
地面塌陷是指上覆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前兆识别:地面出现环形裂缝,且裂缝不断扩大。房屋、道路等出现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地下水位突然下降或上升,井水变浑浊。地面发出异常声音,如 “嗡嗡” 声、“咕咚” 声。
预防措施:合理开采地下水,避免过度抽取。对地下空洞进行探测和填充,消除塌陷隐患。
避险方法:发现地面有塌陷迹象,迅速远离塌陷区域,向地势较高处转移。若不幸陷入塌陷坑,尽量抓住身边的固定物体,等待救援。
四、泥石流:山谷 “怒吼” 的灾难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前兆识别:沟谷中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内的溪水突然断流或突然暴涨。山坡上的树木、杂草等出现歪斜、倒伏现象。沟谷上游出现异常的烟雾或尘土飞扬。
预防措施:不在泥石流沟谷中建造房屋、开垦农田。定期清理沟谷中的堆积物,保持排水畅通。
避险方法: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逃生,不要停留在沟谷中或顺着沟谷向下跑。若来不及逃生,可抱住大树等稳固物体,避免被泥石流冲走。
地质灾害不可怕,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避险知识,提高警惕,就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